273,929 3

慢性病患者怎么控制运动强度?记住这2个判断标准

在生活里,我们身边有不少慢性病患者。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老张,他有高血压,一直想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状况,可又怕运动强度不合适加重病情。这也是很多慢性病患者面临的困惑,那到底该怎么控制运动强度呢?

自我感觉判断标准


其实,自己的身体感受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。当你运动的时候,如果感觉呼吸稍微有点急促,但还能比较顺畅地说话,这说明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。就拿老张来说,他一开始运动的时候,跑得太快,没几分钟就气喘吁吁,话都说不完整,这明显就是运动强度过大了。后来他调整了速度,散步加慢跑结合,感觉呼吸虽然比平时快一些,但还能和旁边一起运动的人聊聊天,这种状态就挺好。

要是运动时感觉头晕、心慌、出冷汗,那可就得赶紧停下来了。这是身体在给你发出警告,说明运动强度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。曾经有个患者老李,患有糖尿病,他觉得自己身体还行,就加大了运动强度,结果运动过程中突然头晕眼花,差点晕倒。后来去检查,发现是运动过度导致血糖过低。所以啊,一定要重视自己身体的感觉。

心率判断标准


除了自我感觉,心率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判断指标。一般来说,慢性病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,用170减去自己的年龄,得到的数值就是比较适宜的运动心率。比如老张50岁,那他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次左右就比较合适。

但是要注意,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具体的适宜心率也会有所差异。有些患者可能本身心脏功能不太好,即使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心率,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偏高。所以,在运动前最好先去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,再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率。

相关药物介绍


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,除了合理运动,药物治疗也很重要。像高血压患者常用的硝苯地平缓释片,它能平稳地降低血压,减少血压波动对身体的伤害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用到二甲双胍,它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帮助控制血糖。这些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剂量。

成功案例分享


有一位王大爷,患有冠心病多年。一开始他不敢运动,身体越来越差。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,他开始尝试运动,从最开始的慢走,逐渐增加运动强度。他严格按照自我感觉和心率的标准来控制运动强度,同时配合药物治疗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,王大爷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,胸闷、气短的症状也很少出现了。现在他每天都精神饱满,还经常和老朋友们一起打打太极。

总之,慢性病患者控制运动强度很重要,记住自我感觉和心率这两个判断标准,结合合适的药物治疗,相信大家都能像王大爷一样,让身体越来越好。

标签:

填写报名信息
姓名: *必填
性别:
手机号: *必填
微信号: 选填
身份证号: *必填
年龄: *必填
身高: cm *必填
体重: kg *必填
抽烟:
所在地址:
备注信息:
上一篇慢性病患者运动后怎么恢复?做好这2点,减少疲劳
下一篇慢性病患者怎么安排运动时间?这3个时间段最适合

相关文章

返回